打印
分类:魅力文化

 

我要抱抱~!!!      当我在英国呆了一年以后第一次回国,在机场看见期盼我的父母,我好高兴,好想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但是我没有,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过,同时我也不想把场面搞得太煽情。


      回家后,看见一个从小看着我长大的阿姨,我好激动,立即张开我的双臂想给她一个拥抱,但是那个阿姨看见我高举的手臂完全没有反应,也许她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是英国!中国人不拥抱的!于是我尴尬地收回了手臂。


      我另外一个中国朋友也有相同的经历,她在英国呆了6个月。她说当她的西方朋友给她一个紧实的拥抱时,她觉得那个拥抱非常给力,非常信任,非常温暖。但是当她想要和另外一个同样在英国呆了6个月的中国女孩拥抱时,那个女孩却不喜欢,觉得很奇怪。


      我想我们大多数都有类似的经历。我的一个韩国朋友也跟我说“韩国人不拥抱的!”因为她每次都想要拥抱别人,但是没有人回应。

 

      今年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五•一大游行中,我听到了一位来自“Occupy Edinburgh(占领爱丁堡)”成员做的演讲。她是一个年轻女孩,主要内容是讲团结,团体的重要性。她说:“为什么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变得陌生了?为什么我们在公交车上都独自坐着,没有交流,没有微笑,没有接触?为什么我们不大声说‘嘿,我爱你们!’并且给每个人一个拥抱?这种人与人之间温暖信任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听到这以后,我在想,天啊!英国已经比中国做得好太多了!在英国,尤其苏格兰,当你和陌生人擦肩而过的时候,他会跟你点头微笑或者打招呼;当你过街的时候,司机会停下车来让行人先过(到现在为止我都不是很习惯,总想等车先走);朋友见面,子女父母见面都会拥抱或者亲吻脸颊,人们随时都在说“我爱你”,不仅情人之间,并且兄弟姐妹,父母子女,朋友之间也常说;陌生人之间很容易交流,你甚至可以在酒吧甚至大街上遇到新朋友;每一个城市都有很多慈善机构或者商店,你随时都可以把自己不忍心扔的东西拿去商店捐献,他们会把卖东西的钱都用于慈善。。。总之西方人似乎更直接,更容易地表达自己的爱,关心与赞美,并且他们认为他们这个社会做得还不够,还应该不断得组织活动宣扬好的精神,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好。


      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关系之国”。本来我们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以礼相待。但事实确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逐渐变得冷漠,紧张,不信任,吝啬。比如说,当一个人帮你忙,很可能是你曾经帮过他的忙,或者他以后需要你的帮忙;当公交车停下的时候,所有人都往上挤,就为找个座,不论年长还是年少;当人们在寒冷刮风的夜晚看见路边衣着稀薄的乞丐时,人们都不会施舍零钱给他们了,因为据说他们都是骗子;当一个小孩被车撞倒后,19个路人没有一个上去询问查看,因为人们担心如果他们介入会给自己引来麻烦,所以都装作冷漠地走开;当问题奶粉和问题胶囊一次又一次触碰人们的道德与忍耐底线时,我们感觉是如此沮丧,只能庆幸自己今天还活着。。。总之整个社会缺乏基本的信任与温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想要让人们彼此之间互相真诚,慷慨解囊是非常难的,这也就让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每个人都不管不顾地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就如中国一句老话:“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60年代为全面打垮资本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文化大革命。在此期间,知识分子,艺术家,或者做那些中上层阶级的事情,比如讲礼貌、跳交际舞等都被视为是右派,资产阶级,是批斗的对象。许多人因此受到迫害,身心俱残,家财尽收。在这种恐惧的氛围中,文化大革命还鼓励人们“互相揭发”,这必定使得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常紧张,因为说不准你哪天就有可能被最亲近的朋友“揭发”,而类似的事情却有发生。整个文化大革命最终被定义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全方位退步,但我认为它给人们心里造成的阴影却更为深远,更为阴暗,直至今日。


      另一原因可能是中国在上世纪长期支离破碎,人们经历了无数的恐惧与苦难,例如长时期的内战和1958-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在内战期间,中国有很多不同的派系分占不同的区域,为了争取统治地位,他们都互相争斗,而这更为欺骗、背叛创造了有利土壤。普通老百姓更是不知道信任谁,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又开始了“大跃进”,目的是为了迅速得发展经济,走工业化道路,于是全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由于种粮劳动力不足,再加上自然灾害,中国严重缺粮,无数人死于饥荒。试想如果人们连自己的下一顿都不知道在哪里,并且长时间地被周围的死亡所笼罩,那要让他们不担忧,不节省是不可能的。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依靠直系亲属,家人而生存了下来,但结果之一就是疏远了其他人们。


      我们依靠关系生存了下来。残酷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局势把人们分聚成小块,互相依靠,共同求生。所以这种关系不是建立在纯友谊,纯慷慨,纯互助,纯信任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物质化和商品化的繁荣,“生存”的定义就延伸到了“利益”。但利益并不是健康关系的出发点,并且让人们为之害怕,如履薄冰。


      是的,依靠这种关系,我们的确生存下来了,获利了,但是这样的生存能延迟多久呢?通过这种不健康的关系,一小部分人的获利是建立在众多他人的牺牲上。有毒奶粉,有毒胶囊仍然在毁灭我们的生存。所以把关系建立在生存或者利益的基础上绝对是不明智的!因此我们需要重塑这种社会关系,让它建立在温暖,信赖,互助,慷慨的基础上!


      而这个目标并不是不可实现的,因为我们绝不能忽视榜样和传媒的力量。我记得,一个朋友在从英国学习回国后,在大街上做了一个实验,她向每一个从她身边经过的陌生人微笑,结果50%的人也向她微笑。我记得,几个格拉斯哥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建立一个慈善组织叫做“有爱Scotland”,他们搜集人们想扔掉但仍有用的旧物品,然后以超低价出售。我记得,年轻女教师张丽莉在一场车祸中,为了救一个小孩,而丢失了自己的双腿,她被视为国民英雄。我同样记得,在那个小孩被撞,路人冷视的事件后,中国所有社交网站都展开了道德搜寻的活动,而在几个月后的另一起事故中,人们都围上去,争相帮忙!所以人们是能够改变的,并且愿意改变!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永远不能丧失这种信念!我们必需得不断地尝试并宣传!就比如,在英国的Todmorden小镇有这样一群社会主义者,他们自身并不富裕,但是他们仍然在路边种免费的水果蔬菜为路人解渴或者帮助穷人。所以无论我们财富的对少,无论我们处境的好坏,我们永远都不能丧失建立一个温暖,信赖,互助,慷慨社会的信念!并且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在做,别人会看,会体会,更会加入!


      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下次,你也对身边的陌生人微笑,看看多少人也会对你微笑!给你的朋友,父母,长辈一个大大的拥抱,看看他们有何感受!对每一个你关心的人说“我爱你!”看看他们怎么回复,记得,“我爱你”这三个字藏在心里一点也不神圣,但一旦说出来,进入别人的耳朵里,会有神奇的力量!